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从就业创业到养老服务,从教育公平到医疗保障,民生保障是社会发展的“稳定器”,更是人民幸福的“压舱石”。近年来,我国持续加大民生投入,织就了一张覆盖全民、兜底有力的保障网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,从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持续发力,到“百万青年见习计划”“技能提升行动”等精准培训;从鼓励创业带动就业,到支持新就业形态灵活用工,政策“组合拳”精准发力。2023年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1244万人,重点群体就业稳定,为劳动者端稳“饭碗”注入信心。
教育是民生之基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速推进,全国99.8%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“20条底线”要求;“双减”政策落地生根,课后服务全覆盖,学生负担切实减轻;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,2023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超95%,更多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。
医疗是民生之需。医保目录动态调整,2023年新增126种药品,平均降价超60%;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全国所有县区,惠及超1亿人次;集采药品累计节约费用超4000亿元,让患者用上更多“平价好药”。
民生保障既要“保基本”,也要“提品质”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超30万部,惠及千万家庭;社区食堂遍地开花,解决老人“吃饭难”;居家养老服务上门,专业护理送进家门,这些“小切口”改革,精准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同时,兜底保障更坚实,低保标准动态调整至每人每月752元,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低保1.3倍,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织密防贫网,让弱势群体共享发展红利。
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。面对人口结构变化、群众需求升级等新挑战,唯有持续深化改革,用“精准度”提升“满意度”,以“绣花功”织密“保障网”,才能让民生答卷更有厚度、幸福生活更有质感。(王紫潇)
发布于:四川省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